蜀黍我啊就是栀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胡言乱语】相声

 我对于相声只是个普通的爱好者,和许许多多的天津人一样。但是我深深赞同原po的每一个字。同时,我想说,相声比起很多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来说,是相对幸运的。

莫名其妙地吃掉了莫名其妙的安利:

原谅我标题的简单粗暴。

我知道我该去更文,但现下心情沉重,难过,想哭。

以下内容矫情而不长脑子,请谨慎阅读。





我是天津人,这一点已经在定位中暴露了无数次,我自己也说过无数次了。但这次还是想拿出来特别说一下。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小伙伴提起天津都是什么概念。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很微妙。吃货之都只是我们调侃时的笑称。

相较于帝都魔都,天津还有个名字叫哏都。

大概不能明白什么叫“哏”吧,出去上学我才知道,这个字是方言。就像出去上学我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听相声。

“哏”,就是有趣,一般说的时候要加儿话音,变成哏儿。

那时候在外面上学,我发现室友们没有听过相声,立刻掏出手机放了一段。我乐的前仰后合,我室友一脸茫然的看着我,问我我在笑什么。

我感到不能理解,不可思议。

努力的解释再解释,室友仍是不懂。甚至不懂这两个人在干什么,觉得很无聊。

当时我很难过,为了室友不能体会到这份乐趣。

后来有一天又听到一句话,我哭了。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曲艺的窝子。”

曲艺,太多了,京剧评剧相声大鼓梆子……我说不利索。知道鼓书有多少种么?京韵大鼓梨花大鼓乐亭大鼓铁片大鼓……我数不全。

我想很少有天津人说自己没接触过曲艺吧。尤其是相声。

在天津最受敬仰的是马三立马老。就连他的儿子都被称一声少马爷。

从小听着这些长起来,俗的雅的通通不少。好像对相声的喜欢融在了骨子里,不用去培养不用去交,小时候就会笑,就知道怎么笑。

天津卫视每周末晚上都会有那么几个小时放相声调台调到了全家都会一起看。对了,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叫裘英俊,也是说相声的,南开大学金融系的。天津其他不上星的频道几乎每天每个时段都有节目播相声,哪怕这个段子这个版本熟到能背下来都能笑得前仰后合。

天津的广播有个台叫文艺广播,播曲艺的,评书大鼓相声坠子什么都有。后来嫌不过瘾干脆弄了个相声广播出来专门播相声,别的地区的小伙伴不能理解吧。

可天津人能听一天。

嗯,对,天津南开大学有个相声社团,可以卖票演出的。说相声的不少南开的,还有不少北大的,比较有名的像是徐德亮。

知道那个仍靴子的笑话么,那是苏文茂先生的一段单口相声。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表达一点,天津北京是适合相声成长的,有这氛围有这基础。

至少这儿的观众知道什么可乐,知道该乐什么。

说实在的,写这个就是因为青曲社,也是因为刚才看到的那篇根据汪酱口述整理的“论观众的自我修养”。

我是心疼他们了。

他们在挑战困难的任务。我真的真的很想说,明明有easy模式,为什么要挑战hard模式。

换一个生存环境,会过得更轻松一些。

而我也是敬佩他们的。我敬佩他们勇于把发扬和传播的重任担在肩上。愿意呕心沥血把传统艺术传播到全国各地。

当今说相声最红的无非郭德纲了。可他在忆苦思甜的时候忘记了,天津人北京人骨子里还是懂得相声记得相声的。他们的辛苦无非在于把观众拉回剧场。

然而,青曲社,喵酱汪酱要做的,不是拉回,是拉进。他们要把观众们拉进剧场,还有手把手的,教给观众什么是相声,怎么听相声。

所以他们更艰难困苦。

感谢德云社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放弃,更感谢青曲社在不坦荡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然而,青曲社想要把观众拉进剧场,就不能少得了最直白的感官刺激。也就是那些所谓胡说八道,那些电台电视台不让播的东西。

一段长篇单口,一段文章会,没法吸引那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相声的观众。他们不会花几个钟头听你说话,更何况还得花钱。

所以青曲社需要给予他们最简单最直接的刺激,先把人带进剧场,再考虑如何说相声。单纯的搞笑,单纯的感官刺激,就好像直接挠痒痒,观众会笑,然而相声不可能靠这种方式发展,就算发展起来。也会是有些人口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也不是健康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能理解喵酱汪酱的无奈。


可能十年,都没有办法培养出一片适合相声健康生长土地。一段相声,说到表演者自己都对包袱都茫然了。就好像那天考试时的阅读材料里说,“《雷雨》的公益场演出,观众竟然从头到尾都在哄堂大笑”。

好不容易把观众拉进剧场,可发现观众们全是冲着三俗来的。诚然,相声是逗大伙儿开心的,但是每段相声都是有它想表达的内核。

对,传统相声里糟粕不少,当时撂地画锅,形式所迫。当今相声工作者在努力的去芜存菁,努力把它变成老少咸宜的艺术形式。

不过,我朋友一段话说的特别对,她说:现在虽然剧场有钱赚了,有人来了,但并不是冲着你说的相声来的,还是冲着三俗来的;其实现在相声的环境,不是艺术还是传承的问题,是除了有一些技艺流传下来,经典段子留下来了,和当年撂地是的环境没什么大区别。这玩意,也是其实道理他们都懂,但氛围圈子这种无形的东西和包袱不同,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时间,这东西来日方长。


我很难讲我到底想表达什么,只是心里很不舒服,所以想写点东西发泄一下。不要太在意我的颠三倒四重点不明思维混乱。

祝福青曲社,祝福所有相声工作者所有文艺工作者。

我希望有一天,传统艺术能迎来春天,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至少知道,这玩意是美的是好的,是应该继承的是应该发扬的。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
热度(70)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蜀黍我啊就是栀子 | Powered by LOFTER